关于推进审计理论创新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蔡春
2015年10月9日
[主讲人简介]
蔡春,西南财经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被学术界誉为“系统研究审计理论结构第一人”,长期致力于推动审计理论的创新发展与探索。现任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计专业教指委委员,国家审计准则咨询专家。
[核心内容]
联系国家治理,服务国家治理,推动审计理论创新,这是个很深的课题研究。早在《周礼》上很早就有记载审计的职能、官位的设置,从这些审计官制的设置上可以体会出当时社会是把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和对待的。
从审计基本学术思想、基本学术观点——受托经济责任观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受托经济责任观认为,审计产生的基本前提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受托经济责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因,或者说是受托经济本身的发展;它的内容的发展是推动审计产生发展的基本动因,所以受托经济责任观是普遍实用的审计动因学说,审计动因学说可以很好地理解审计与治理的关系。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我有很重要的观点:审计的基本功能是控制。我对审计的看法是审计的控制观,这是学界抽象的叫法。我是最早强调审计的功能是控制的学者,一直坚持到现在,而且我在不断完善这个观点。国家和地区是离不开审计这个机制的。任何组织的治理都离不开审计这个机制,所有国际性组织里面都有审计机制。作为国家治理的机制——审计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国家治理视角创新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基本思路有:一是提高国家治理的质量与效率:构建“国家审计委员会+审计署”的渐进改革模式。国家审计署保留不变,我们希望人大里面设一个专门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关注国家预算、公共资源的动用。二是提高国家审计效能:可以探讨治理导向审计、可以探讨权力导向审计、“三公”经费审计。三是拓展与创新审计目标:从拓展或创新国家审计目标这个角度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从理论研究的角度,从创新的角度可以有很多问题研究。四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确实很有可能在更大程度上推进审计工作,提升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五是政体对国家审计的影响。六是审计关系人理论的创新。国家审计与依法治国更应该联系看待,而国家治理对国家审计的影响,要正确看待,秉持法治精神,推动审计理论创新发展,会审精神与价值人生和谐相处。
[经典语录]
责任是审计和会计的永恒主题和不竭动力,是推动会计审计发展的永恒主题和不竭动力。真实、公允、独立、客观等都是会计、审计的基本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