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集锦
    集锦
    当前位置: 首页>>集锦>>正文

    【第262讲】关长龙《返本开新——国学的修习与体证》内容精粹

    2015-11-03 网站管理员

    返本开新——国学的修习与体证

    关长龙

    2015年10月29日

    [主讲人简介]

    关长龙,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2005-2006年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古代数术文献、中国礼俗文化史研究。著有《两宋道学命运的历史考察》(2001)、《中国学术史述论》(2004)、《中国古代文化会要》礼俗篇(2006)、《敦煌经部文献合集》韵书卷(2008)、《敦煌本堪舆文书研究》(2013)等。

    [核心内容]

    国学的概念大致有四个。一是以章太炎为代表——国学就是中国固有的学术。固有的学术是什么呢?就是过去所有的东西。二是民间通行的说法——国学就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活态,是表象(以表象为主),和学术讲精神稍微有点不同,更重表象,就是纷纭多彩的,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创造物。三是以胡适为代表——国学就是研究过去历史文化的学问。国学变成研究,和老百姓没有关系,是研究。四是以“最后的国学大师”钱穆为代表——欲以精密的传统考证学手段来寻找中国文化的精神之路。余英时喻之为“为中国传统文化‘招魂’”,这个“招魂”和日本当时提到国学为日本“和魂”意思有点接近,就是要回到国学的根本,建构传统的精神、脉络的理路上来。这个理路后来就形成所谓的“新儒家”。

    近代产生的“国学”一词,受日本明治维新(1860-1880)以来形成的“国学”思潮影响,而日本所使用的“国学”一词,最初实由神道家倡导,乃欲增强日本固有的精神和文化心理,所谓“巩固和魂”是也。甲午海战失败之后,我们从日本吸取经验教训,也开始弘扬国学。哲学是一种祛除心中黑暗的学问,其实,国学也有这么一种味道,它要祛除我心中的黑暗,把心中不明白的东西弄明白。我这里就有一个小的总结,国学乃西学东渐背景下自我重建主体性的必由之路,带有强烈的历史认同诉求。而“明体达用”正是中国学术传统所倡导的通过主体“合内外之道”来实现的主体“成人”(成圣、证仙、修佛)之路。

    要想研修国学,让它变成有用之学,首先要回归传统,了解传统;然后要面向当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道理古人讲,外国人也讲。牛顿讲,我看得远一点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明代有个著名的学者方以智,他说:“古今以智相积,而我生其后,考古所以决今,然不可泥古也。……生今之世,承诸圣之表章,经群英之辩难,我得以坐集千古之智,折中其间,岂不幸乎!”意思是说我本来不知道这个是怎么做的,但是有很多先哲的经验和总结,我于是就有很好的办法解决问题。对今天来讲,要不要学古代、学传统的东西?当然要学,要返本,返本之后,要看看能不能在古人的技术前,再走远一点,这是需要探索的。

    国学要返本,研读经典。那么研读经典要通过什么呢?国学当以目录学入其门径,以版本、校勘学择其信据,以小学循进其阶等。然后我们看开新之义理体证,要知道做什么。首先要知道文境,然后是台阶,文境是身临其大,台阶就是大学规模。大学建构一个重要的学术规模叫三纲八目。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而娴习其文,涵泳其道。并进而超越经典,返本开新,直面存在,通过自我主体的直觉转换“下学而上达”,合“内外之道”(《中庸》),体用一如,则可谓“成人”矣。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做追问,利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去培养它。

    [经典语录]

    “明体达用”正是中国学术传统所倡导的通过主体“合内外之道”来实现的主体“成人”(成圣、证仙、修佛)之路。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风则江大讲堂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