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集锦
    集锦
    当前位置: 首页>>集锦>>正文

    【第245讲】《鲁迅与雨果:跨时空对话》内容精粹

    2014-10-25 网站管理员

    鲁迅与雨果:跨时空对话

    [主讲人简介]

      周令飞:鲁迅先生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吉拉德·普香:作家、雨果研究专家、法国卡昂大学研究员

      王嘉良:浙江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绍兴文理学院鉴湖讲座学者,浙江现代文学研究会原会长

    王晓初:绍兴文理学院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副秘书长

      利奥波德·雨果:雨果第六代亲属(曾玄外孙)

    [经典语录]

    我们以“大师鲁迅”符号链接“世界大师”符号,旨在促进中外顶级文化交流,在最高端的文化对话里呈现人类文化的普遍性价值。

    [核心内容]

    周令飞先生他认为,雨果和鲁迅都是人道主义作家,他们都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敢于创新的勇气和“铁肩担道义”的精神;他们关心社会历史的进步,关爱下层百姓的命运,关注知识分子的处境和责任。雨果在他的《悲惨世界》里说:“只要本世纪三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换句话说,从更广的意义上来讲,只要这世界上还存在愚昧和困苦,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鲁迅先生以他高度浓缩的小说、精美绝伦的散文和浩瀚滚烫的杂文,表达了同样的意愿和同样的意志。正如他那首《无题》绝句所言:“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吉拉德•普香指出,雨果深深迷恋中国文化。中国再未曾远离雨果。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几百次“中国”或是“中国人”。中国对雨果来说是一切文明的摇篮。雨果在《文学与哲学论文集》中写道:“就像太阳那样,文明在东方升起。它一点点苏醒,在古老的亚细亚摇篮中发展壮大。它用一只臂膀把中国与象形文字、火炮、印刷术放在世界的一角,就像是她未来作品的第一幅草图,又像是她将要完成的一个永恒的样品。”他在长篇小说《笑面人》中进一步说:“像印刷术、火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就像他在《诗人的职责》中说的那样,雨果想为他的“兄弟”准备“最好的时代”,他梦想着一个希腊文明与中国文明交相辉映的理想社会。

    另外,雨果热忱于对法国遗产的保护,他一直坚持为古遗产奔走呼告。同样揭露侵略中国毁坏中国建筑的事,也是维克多·雨果保卫各种形式遗产的持久斗争之一。直到他临死前,他都在从事类似的活动,并且越来越来多。

    王嘉良教授认为从译介雨果开始,鲁迅对西欧文学的关注,显然偏重在法国,其对法国文学的译介在西欧诸国中首屈一指,并由此拓展了译介面。鲁迅与雨果及整个法国文学的关系,昭示了中法文化交流不同寻常的意义。鲁迅同雨果及法国文化的精神沟通,使两国文化互相影响,相得益彰,也由此扩大了两国文学大师在世界的影响。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曾称鲁迅是“中国的伏尔泰”,其中含有鲁迅从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中获取教益,成为中国式文化巨人的赞赏。同样,鲁迅曾推崇过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罗曼·罗兰也高度评价过鲁迅的《阿Q正传》,使鲁迅的创作首次在西欧得到认同,也显示出中法两国作家惺惺相惜,彼此敬重之意,也显示了不同国度之间的文化交流是沟通、融合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环节。这样的文化交流是超越于国家,超越于时代,超越于历史的。

    王晓初教授指出,鲁迅之所以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与他的童年经验及故乡构成了深刻的关联。闰土、阿Q、祥林嫂等农民形象的苦难、痛苦、不幸,愚昧与寻求解放意志与可能,正是鲁迅童年经验的积淀与升华。

    利奥波德•雨果先生认,雨果和鲁迅是中国和法国的两位文化巨人,他们所做的是将时代的精神挖掘出来,并通过简单的语言传播给大众,从而教育大众,使他们成为更好的人。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史的演化以及现代化的过程,必须要习读鲁迅的作品。相对的,为了更好地理解法国的文化,也要读雨果的作品。这两位作家不仅关心自己的国家,他们的作品也表现出了对人类基本精神的关注。所以,鲁迅和雨果之间跨时空的对话是一种生动,活泼的对话。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风则江大讲堂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