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集锦
    集锦
    当前位置: 首页>>集锦>>正文

    【第220讲】吴义勤《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 内容精粹

    2013-08-09 网站管理员

    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

    吴义勤

    2013527日)

    [核心内容]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当代文学界引发了一些争议,在莫言没有获得奖前,评论界、新闻界很多时候是拿诺贝尔文学奖来否定中国当代文学的。因为你没得诺贝尔文学奖,意味着你的成就没达到。但是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有人拿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来否定诺贝尔文学奖本身,说诺贝尔文学奖让中国作家获得说明诺贝尔文学奖的水平也下降了。这个是我们当代文学面临的很大的问题。其实主流意识形态对当代文学的评价非常高。他们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主要表现在:第一,文学生产力、创造力空前高涨,文学产量或文学GDP达到了令世界瞩目的地步。第二,中国作家队伍空前强大。第三,今天的文学纳入了制度的设计,即文学制度。政治意识形态为文学保留和保证了足够的地位,而这种制度可以说是在世界范围内最好的文学制度。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对中国当代文学是极端地否定,以德国学者顾彬为首的部分学者非常地不以为然,甚至认为中国当代文学都是“垃圾”,这种观点在中国文学界很有市场。

    造成造成中国当代文学这种评价危机的原因是什么?首先是全民性的阅读危机是导致中国当代文学评价危机的社会根源,一方面,国民的文学阅读量迅速下降,甚至专业读者、文学工作者的阅读量都少得可怜。另一方面,阅读方式的改变(电子阅读)也造成了文学感觉的消退与文学性的流失。其次是文学批评的话语危机是当代文学评价危机的表现形态,大致表现为:其一,文学批评的代言人意识取代了个体意识,文学批评家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而是作为代言人为时代与公众进行文学判断。其二,畸型的社会文化心理导致了文学批评话语的扭曲。其三,批评话语的伦理化和道德化成了某些批评家拒绝当代文学阅读、否定当代文学的借口。最后,当代文学经典化的滞后以及对于“经典”理解的误区是当代文学评价危机的理论根源。现在的问题,不是中国当代文学没经典、没有大师,而是我们对于经典、大师不敢承认。文学经典化的工作确实既需要这个时代权威的努力,也需要所有读者共同的努力,只有这样,当代文学的评价危机才能消除。

    [经典语录]

    当今中国文坛谈论“经典”时那种神圣化、莫测高深的乌托邦姿态,不过是遮蔽和否定当代文学的一种不自觉的方式,他们假定了一种遥远、神秘、绝对、完美的“经典形象”,并以对此一本正经的信仰、崇拜和无限拔高,建立了一整套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伦理话语体系与道德话语体系,从而充满正义感地宣判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死刑。

    吴义勤 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兼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0余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出版《长篇小说与艺术问题》等学术专著10余部,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组部“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获“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山东省首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称号。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风则江大讲堂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