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集锦
    集锦
    当前位置: 首页>>集锦>>正文

    【第221讲】钱仁平《中国气派 时代风格——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研究》内容精粹

    2013-08-10 网站管理员

    中国气派 时代风格——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研究

    钱仁平

    (2013年5月31日)

    [核心内容]

    从最广泛的层面上来讲,音乐生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接触到的,拥有音乐文化生活是非常重要的。音乐创作是国家的音乐事业,是一个民族音乐文化的最重要的内涵。国家、民族的音乐要做强,音乐创作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中国的音乐创作把作曲系的创作叫做“学院派”、“先锋派”;还有一种创作是民乐创作,音乐创作把民乐创作和专业创作分开了。王建民取了两者的中间,他既是一个学院派的作曲家,又对民族器乐非常熟悉。他考虑到了民族器乐的特点、特色,发音的性能,表现的特长和不足。他关注民族音乐创作,在二胡音乐创作、古筝音乐创作里应该说是取得了独树一帜的成绩。他几乎是改革开放30年来新时期音乐创作里,尤其是二胡音乐里一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二胡音乐创作有阿炳的《二泉映月》,有1949年之前的刘天华先生的一批创作,1949年之后有一些用钢琴来伴奏的二胡音乐,比如《豫北叙事曲》、《三门峡叙事曲》,但是改革开放30年来,王建民先生的创作取得了最突出的成果。他取得成功在于他选了一个题材叫做“狂想曲”。

    “狂想曲”是一个欧美的题材,“狂想曲”这个词是古希腊语,它的原意是史诗,比较恢弘、厚重、稳重,比较博大精深,不太张狂。中国人具有淡定、幽远、文雅的文人气质,中国的民族器乐,比如琵琶有文曲和武曲,但是真正像“狂想曲”这样比较奔放的题材很少有人敢用来写民族器乐,一百年来都没有。王建民胆子很大,他在这样一个被赋予了中国很多人文气息的传统乐器上用“狂想曲”,反其道而行之。1988年他在南京艺术学院给“柔弱”的二胡写了《二胡狂想曲》,一鸣惊人,对我们中国音乐界的冲击非常大,对音乐创作界、民族音乐的影响非常大。他使得二胡独奏曲的篇幅加大,技巧更加复杂。这个技巧不是作曲的技巧,而是二胡演奏技巧的难度大幅度提高,表现力需要拓展。王建民的《第一二胡狂想曲》听起来一气呵成,速度变化比较多样,情绪的表达也还比较丰富多彩,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新颖的语言,民族的风格在这部作品中无处不在。它有时代性,有中国特色。王建民老师的创作,虽然在风格、技法上有所不同,但是乐器的中国文化属性,民族文化的表达,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是一个无神论占主体的国家,或者说是一个宗教意识比较淡薄的国度,音乐在社会生活、个人情操里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抽象的、高层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音乐会潜移默化地对人产生一种向善向敬的内在文化修养作用。

    [经典语录]

    抽象的、高层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音乐会潜移默化地对人产生一种向善向敬的内在文化修养作用。

    [主讲人简介]

    钱仁平 上海音乐学院系教授,作曲技术理论博士,博士生导师,音乐理论家、评论家。任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上海音乐学院志》编委会办公室主任、《中国新音乐年鉴》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分析、中国当代音乐、音乐文献学等。在《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人民音乐》《黄钟》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中国新音乐》《海上听乐记》《倾听@歌唱》《1/4音作曲技法研究》等著作。2005年创建并任艺术总监举办多届武汉国际新音乐节。2007年主持并联合主编中文第一部《电子音乐创作与研究论文集》,2009年创刊主编《中国新音乐年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创作作品主要有《Interaction》(2003)、《e-Sonata》(2006)、《Passacaglia》(2007)等室内乐,以及为女高音与管弦乐队而作的《Bridge》(2007-2011)等。主持或参与的学科建设项目主要有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华人作曲家手稿典藏与研究”、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建“历史音频修复系统实验室”、《大辞海》音乐卷“中国现代音乐”(分支主编)、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音乐百年作品典藏》(专家委员)等。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风则江大讲堂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