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集锦
    集锦
    当前位置: 首页>>集锦>>正文

    【第226讲】王宝平《中日文化交流——以语言为中心》内容精粹

    2013-09-27 网站管理员

    中日文化交流——以语言为中心

    王宝平

    (2013年9月17日)

    [核心内容]

    通过语言能够很好地理解中日文化的交流。日本在很长时间里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日本人只能采用刻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在中国汉朝,汉字就已经传入日本。日本的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假”指借的意思,是从汉字假借演变而成。平假名由汉字的草书简化而成。片假名也是根据汉字演化而来。不同于片假名的是它是通过楷书的偏旁部首得来。片假名和平假名相当于英语中的大小字母,读音完全一样,只是用途稍有不同。片假名多用于外来语,平假名则在日常用得较多,主要指外来语以外的一些词汇。根据书法,我们可以更加形象地知道平假名和片假名的演化过程。日本最早的三本书籍:《古事记》、《日本书纪》和《万叶集》。它们的正文内容全是汉字,边上的符号是日本式读法。这些古籍用汉字书写的原因在于当时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字,只能借助中国的汉字。实际上,日本有两大文字系统。一个是假名系统,假名在日本又称“女手”,即女子、女性用的一种文字。至于男性,传统中是不写假名的。另外一个就是汉字系统,又叫“男手”,即男人用的文字,用的全部是汉字。汉字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前长期使用的最正统的文字。这就是日本两大文字系统,一个是日本固有的,另一个则来自于中国。中国文化传到日本以后,对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不但催生了日本假名文字,而且影响日本人的汉诗、汉文等。所以中国文字无论是对日本的文学方面还是其它方面都有很大影响。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进入中国,日本语言对中国也有一定影响,主要是指日本的翻译词汇对中国的影响。日本的名词进入中国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介绍阶段。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名词是被中国人介绍而来。第二个阶段是使用阶段。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使用日本的新名词。因为甲午战争战败,中国开始向日本学习,开始翻译图书。除了名词以外,句法上也深受日语的影响。另外,有的中文词性也受到日本很大的影响。此外还有很多复合词,如“学”:财政学、经济学等,构词法也是受日语的影响。日本的新名词在晚清大量进入中国,有两个原因。第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以想通过日本学习西方。第二,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日本名词的制作或借用古汉语词注入新义,或按照汉语构词法新创,以对译西洋概念,故日本新名词易于被中国人理解与接受。今天,日本新名词已渗入汉语词汇系统,并逐渐归化为其有机组成部分,正如日本人早已不将2000年来从中国吸纳的大量汉字词汇列入外来语一样。这都是中日之间语文交流、涵化的生动表现。

    [经典语录]

    中国文化传到日本以后,对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今天,日本新名词已渗入汉语词汇系统,并逐渐归化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主讲人简介]

    王宝平 浙江工商大学日本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文革”后首届日语专业学士、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日本关西大学博士,历任杭州大学、浙江大学教授。先后赴日担任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关西大学、四天王寺大学、二松学舍大学客座教授等。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2013-2017)、中国日本史学会近代史专业委员会会长、早稻田大学特邀研究员等。主要研究领域:清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主要著作(含编著)有《中国馆藏和刻本汉籍书目》《中国馆藏日人汉文书目》《吾妻鏡補》《中日诗文交流集》《日本军事考察记》《清代中日学术交流之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日本典籍清人序跋集》等。目前正在主持教育部项目“日本藏晚清中日笔谈史料集录与研究”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风则江大讲堂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