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集锦
    集锦
    当前位置: 首页>>集锦>>正文

    【第205讲】王兆鹏《情境的可视化呈现》内容精粹

    2013-07-25 网站管理员

    情境的可视化呈现

    ——古典诗词的另一种读法

    王兆鹏

    20121120日)

    [主讲人简介]

    王兆鹏,武汉大学教授,武汉大学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心主任,并任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曾任湖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上海大学特聘教授等。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领域:中国古代文学。已出版《唐宋词史论》、《词学史料学》、《唐宋词名篇讲演录》等词学专著10多种,发表论文200多篇。

    [核心内容]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其实诗不仅可以怡情悦性,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也可以唤起我们的美感。一首诗词,虽字数不多,却可以营造一个场景,构建一个画面,表达、创造一种情境。诗词展现着美的风景、美的情感,诗词当中还充满了人生智慧,通过读诗词可以启迪我们的人生。

    诗词不仅仅是抒发情感,也能呈现一种情境,或者说诗词中的情感是通过呈现一种图像来表达的,诗词中的每一个字词都能唤起读者对相应情境的一种想象。

    我们欣赏诗词,不仅要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意义,还要想象一种情境,通过想象来还原诗词中所构造的情境。读孟浩然的《春晓》、李清照的《如梦令》、王维的《送元二使西安》和)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可以体味到欣赏诗歌就像是一个导演,诗词作品是脚本,我们通过想象力可以把作品还原出来,把它的每一句诗或者每一个字用镜头还原拍摄出来,这时候情境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不仅诗中有画,词中也有画;不仅诗中有镜头感,词中也有镜头感。特别是苏东坡的词,相较于之前的词全都是写那些离愁别恨,在当时的传统观念来讲,虽然好听,但是没有什么思想含量,没有什么品味。而苏东坡的词表明词其实也可以跟诗歌那样写到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通过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又写出了自我人生。可以说,作为豪放词派的代表,苏东坡开创了词作的新时代。

    [经典语录]

    我们欣赏诗歌就像是一个导演,诗词作品是脚本,我们通过想象力可以把作品还原出来,把它的每一句诗或者每一个字用镜头还原拍摄出来,这时候味道就出来了。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风则江大讲堂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