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两种教育传统的差异与融合
鲍建生
(2012年12月13日)
[核心内容]
西方教育的本质就是个性张扬,适者生存,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做得很好;而东方教育思想,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统一发展。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很大,西方只要有能力,靠个人奋斗,一定能够出人头地;而中国有句古话叫“枪打出头鸟”,树大招风有时候不一定是好事。
国的武术有句话叫“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中国的文化,很重要的一点是打基本功,打功底。功底好不好很重要,至于其它东西那都是技艺,以后可以学,功底打不好,那一辈子都是空的。打功底必须靠苦练,没什么技巧,也没什么方法。学武术每天要站桩,这就是功底,没什么诀窍,也不能偷懒,这是中国的基本功。在西方,我问过很多人,他们甚至没有基本功这个说法。我们的文化很强调基本功,基础要打得很扎实,要夯实基础,像打地基一样。而这个在西方传统文化里面却很少。那么,西方强调什么呢?他们强调创新。创新必须在基本功打好以后再创新。我们以前的教育传统,可能太过注重基本功,对创新有所忽略。而西方的传统教育则把太多的重心放在创新上,基本的东西却没有,或者说比较少。因此,这两个方面东西方都有问题。
在东西方教育的差异中,最大的差异体现在课堂上,进入课堂你会发现差异很大。没有亲自听过他们的课,感觉不到那种差异,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有一个是理念上的差异。东方的教育理念更多强调的是教,老师怎么教很重要,我们讲究的是经验的积累;西方的教育观念,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他们比较关注学生到底怎么学,所以这就导致了东西方在研究风格上有很大差异。那么,进入课堂后,这种差异就慢慢地显现出来了。西方人眼里,“大众数学”与“精英数学”是两条轨道。大部分人不用学太多,学太好,只需要受到基本训练就可以,而少数人在数学方面却远远学得不够。现在东西方在数学上的差异是:与我们所有的学生都学得不错,但是真正优秀的学生比不过西方。在西方,公立学校的数学平均分很差,但少数好的学生远远超不过我们。有些私立学校的课程难度、深度也远远超过我们。我们说西方学校普遍差,是因为他们的公立学校平均来说很差,但少数学校还是非常好的。
[经典语录]
中国古代把“知识”叫做“学问”,“有知识的人”会说成“有学问的人”。但在今天,很多研究表明中国的学生只会解题,不会提问,甚至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数学家也这样,很多问题是西方人提出来,中国人是别人提一个,自己解一个。但什么时候轮到我们提出几个问题让西方人解?
[主讲人简介]
鲍建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著名数学教育专家。第11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国际程序委员会委员、国家期刊《数学教学》副主编、《中学数学月刊》主编。主要研究方向:数学教育心理学、教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