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集锦
    集锦
    当前位置: 首页>>集锦>>正文

    【第177讲】蒋卫东《良渚文化:中国文明起源的新视野》内容精粹

    2013-06-27 网站管理员


    良渚文化:中国文明起源的新视野

    蒋卫东

    20111013

    [主讲人简介]

    蒋卫东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现为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研究员。长期从事浙江北部地区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与良渚文化结缘尤深。

    [核心内容]

    良渚文化是以它的最早发现地——良渚遗址而得名的考古学文化。良渚遗址最早的发掘者是施昕更。19591226,在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文物考古队队长会议上,夏鼐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命名。

    1973年草鞋山遗址198号墓葬的发掘,首次使琮、璧、钺等玉礼器回归到良渚文化的年代坐标,揭示了它们跟良渚文化贵族大墓间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1986年反山墓地、1987年瑶山祭坛与墓地、1991年汇观山祭坛与墓地、1993年莫角山大型建筑基址,这些接踵而至的考古大发现,彻底颠覆了人们先前对于良渚遗址规模、范围和地位的认识,不仅提出了良渚遗址群的概念,而且确立了它在整个良渚文化中最高层次中心聚落的地位。

    1996年后,经系统调查、钻探和发掘,良渚遗址群内包括墓地、祭坛、大型建筑基址、大型防护性工程、村落、制玉作坊等各类遗址点的数量,由原先已知的50余处激增到135处。这些遗址点在布局上已初步显露出一个庞大而完整的、带有早期都邑性质的空间形态。以此为基础,对“良渚遗址群”的认识,也实现了由点到面的突破,人们不再将其仅仅视为一处由一百多个遗址点组成的“遗址群落”,而是把它看作一个精心规划、有着明确功能分区的统一整体。“良渚遗址”成为对这一大遗址的称谓。

    可以看出,良渚文化时期的中国:公元前3300—2200年,除良渚文化外,中国境内的其他数个区系类型考古学文化也都已形成,随着它们内外部以交换与竞争(或战争)为主要形式的交互作用的持续与频繁,促使其文化与社会越来越复杂,先后出现了具有“都”和“邑”性质的一大批城市或中心大遗址,其中被认为是的城市或中心大遗址,不仅显示出在政治、军事领域的核心地位,同时也充分显示出在宗教、文化与消费领域的中心地位,成为集中政治权力——王权出现和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证据。

    这为中国文明起源提供了新视野:犁耕农业,以玉、丝、漆为代表的专门化的手工业,祀神权的垄断,大规模社会资源的调度,以及规范化的礼仪制度。

    [经典语录]

    过去留下了什么?那些留下来的东西是什么时候的?人类社会是如何组织起来的?过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人们吃什么?人们如何制造和使用工具?人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人们在想什么?他们是谁?社会文化为何演变……这些是我们想解决的问题。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风则江大讲堂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