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集锦
    集锦
    当前位置: 首页>>集锦>>正文

    【第169讲】袁 明《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失重”》内容精粹

    2013-06-19 网站管理员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失重”

    袁 明

    201156

    [主讲人简介]

    袁明,我国著名国际关系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联合国基金会中国董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国际上兼任美国纽约“亚洲协会”董事会董事、美国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研究中心顾问、英国牛津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会顾问、日本立命馆亚太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顾问等职。主要研究领域:国际关系与世界局势、国际关系史、国际法、中美关系等。出版中英文著作《中美关系史上沉重的一页》、《国际关系史》等多部,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多篇。曾赴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顶尖名校做高级访问学者。

    [核心内容]

    在全球性的文明激荡冲击交融中,全球文化潮流不是重复“西方”对“非西方”的主题,是各个文明在自我审视、自我表达、重新定位,甚至于争夺影响范围。这种强烈的自我表述意识,在全世界看都很强烈,而且都是在重申“我是谁”、“我信谁”、“我找谁”的观点。

    由于历史的原因,西方文化要坚守其强势地位,尤其是话语权,这个我觉得也是无可争议的。现在世界上很多规则包括《国际法》都是西方发明的。世界不一样了,新兴经济体出来了,很多之前制定的规则和现在的现实有距离了,这对他们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又没有新的规则,于是他们就要巩固这原来的东西,这个挑战也很强。在这个意义上,有一点“西方”对“非西方”的味道,所以也不能完全否定亨廷顿的有些观点,但是他全盘的观点尤其是基本观点不对,太简单化。

    全球文化潮流当中有一些特点。比如在不少地区,文化当中的宗教因素活跃;在传统积淀较多的地方,文化的本土性凸显;自下而上的文化定位在冲击自上而下的价值体系;地区文化中心活跃。这四点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这种本土性、地区性的历史沉淀以及草根性都在全球文化地图的重塑当中,这些因素都很值得我们去关注。

    还有推动当前文化潮流的历史力量,我们必须看到技术力量的突破性进展:身份可以虚拟、形式重于逻辑、速度压倒深度、大众性超过精英化。这是一个时代特点,不用去做什么价值判断,没有什么好与不好,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力量,现在还在往前推。此外,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追求利润的市场力量已经形成在大众文化空间获利的模式。市场力量一介入,大众文化的繁荣是一定的,因为它把那么多人聚集起来进入这个游戏当中。

    [经典语录]

    我们是经济全球化当中的中国人,是传承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是面向一个更加复杂、挑战性很强、乐趣和压力同在的世界的中国人。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风则江大讲堂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