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集锦
    集锦
    当前位置: 首页>>集锦>>正文

    【第174讲】沈卫威《激进与保守—论现代大学两大学术传统》内容精粹

    2013-06-24 网站管理员


    激进与保守

    —论现代大学两大学术传统

    沈卫威

    2011915

    [主讲人简介]

    沈卫威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五四时期文化激进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与人物研究(胡适、茅盾、吴宓)、传记文学。主要著作有《回眸“学衡派”——文化保守主义的现代命运》、《自由守望——胡适派文人引论》、《无地自由——胡适传》、《“学衡派”谱系——历史与叙事》、《大学之大》。

    [核心内容]

    现代大学的学术传统有两个很重要的环节组成:第一个就是我们所谓的“大学精神”。这对于很多人来讲是“形而上的”,就是超越时间空间的。第二就是所谓的“学术传统”。学术传统体现在学生老师之间对学术的一种理想、信念和忠诚。

    从时空上看,中国有两大学术传统:第一个学术传统是以北大为中心发散的,在这样一种学术传统里头他们体现着北大自由、民主、科学的兼容并包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北大的“激进”。

    在这个空间里都是靠年轻人的创造,傅斯年、罗家伦、杨振声、包括俞平伯都是当年新潮社的成员。每个大学要出版一个学术的刊物,要传播思想,刊物作为一个平台使这个大学的学术得到一种延伸。最后关键要落实到一个范式,一个大学的学术传统最后要靠学术,要看学术能不能形成一种做学问的模式,这很关键,要落实到学术范式。学术范式才能呈现出大学的一种学术传统。

    北大,清华等大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对他们的支持,支持以后带来——激进。所谓激进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求新、求变,这种学风叫激进。激进是求新、求变、求创造、求变革,是一直往前走的,这是学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思想自由。没有自由哪来的思想,不去想哪来的创造,这是从空间上见证。

    中国大学的第二支血脉是保守。保守主要体现在1922年以东南大学创办《学衡》这个杂志所引发的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存在的“学衡派”。保守的“学衡派”的一个文化传统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允许新文学进课堂,不聘请新文学的作家来教书。还有一点很重要,他们主张写旧体诗词,坚守孔孟之道,坚守儒家文化的道统。因为知道“新青年”反孔,北京大学反孔,他们就尊孔。他们尊孔和反孔形成了激进与保守两大很重要的学术传统。

    其实激进和保守只是相对的。写《中国文化史》的柳翼谋,胡适就批评他做的《中国文化史》都是旧材料,没有新材料。但是梁启超很推崇他,说这批人虽然学问上没有做得很好,但是他们没有否定历史。因此他们学问打得很扎实。现在说南大的学风很扎实,但也确实有问题,很保守。扎实的背后就是保守。

    激进与保守都是相对的比较。陈独秀晚年走向了保守,胡适晚年也走向保守。但是他们作为文化形态的领导人,陈独秀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一场激进的民主革命;胡适给中国带来了自由主义,尽管他晚年变得保守了,但从整体的倾向,相对于保守的人来讲,他一直是激进的。

    [经典语录]

    激进和保守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大学校园里是个相对的存在。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风则江大讲堂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