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集锦
    集锦
    当前位置: 首页>>集锦>>正文

    【第85讲】骆玉明《司马迁,关于生与死的问题》内容精粹

    2013-03-26 网站管理员

    司马迁,关于生与死的问题

    骆玉明
    2008417

    【核心内容】

    汉朝是一个专制而思想萎顿的时代,汉武帝时士大夫们黯然失色,他们的意志再也不能够得到表达,他们的思想再不能够得到陈述,整整一百多年,没有值得称道的人物。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司马迁和汉武帝之间的一场历史的决斗,一个沐浴着中国历史光辉、秉承着中国先贤的智慧、把自己的人格看得无比高傲的司马迁站在那里。

    那么这场冲突是从什么时候起来,又是怎样展开的呢?首先是李陵事件。

    在大家都落井下石时,司马迁站出来为说话。他跟李陵没有任何私交,但是马迁为李陵作了辩护使武帝龙颜大怒,遭腐刑。这个时候司马迁面临着一个问题:是接受这种耻辱的刑罚,还是不接受?确实有这样一个问题。接受的话,实际上,至少你现在认可了皇上的威严和他加给你的耻辱,你将承受这个耻辱并且在这种耻辱中生存下去。司马迁也可以死。一旦他不接受这种耻辱的刑罚,选择死亡作为一种对抗,结果是什么呢?这就是在《报任安书》里说到的,司马迁面对生与死的选择时,他讲到:“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这里面首先有一层意思,这层意思牵涉到司马迁的人生态度,他说他写《史记》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让那些“倜傥非常之人”留下声名、功绩、形象供后人赞赏。第二个原因,“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不死,司马迁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比死亡更沉重,这种屈辱的生存比死亡更沉重。《史记》当中有大量的笔墨写死亡,写英雄因不屈而自杀。

    当《史记》写完之后,司马迁有了一个对自己的决算,也有一个他跟武帝之间的决算,那就是他写下了那封流传千古的不朽名篇——《报任安书》。《报任安书》是一封很特殊的书信,因为它首先要经汉武帝看过,所以《报任安书》的特殊就是它的背景,不把司马迁隐藏的内心搞清楚,读着就会很奇怪。

    【经典语录】

    天地生人不易,每一个人生在世上都是不易的,人是庄重的。这就是司马迁想拿他自己告诉我们的道理。

    【主讲人简介】

    骆玉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任《辞海》编委、中国古典文学分科主编。主要研究方向:汉魏六朝文学。出版《徐文长评传》(合著)、《南北朝文学》(合著)、《纵放悲歌——明中叶江南才士诗》、《老庄哲学随谈》等著作多部,与章培恒教授共同主编三卷本《中国文学史》,参与翻译《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等论著多部,发表《论“不歌而颂谓之赋”》、《宫体诗的当代批评及其政治背景》等论文数十篇。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风则江大讲堂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