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集锦
    集锦
    当前位置: 首页>>集锦>>正文

    【第55讲】王德峰《哲学与民族的文化生命》内容精粹

    2013-02-24 网站管理员

    哲学与民族的文化生命

    王德峰

    2007327

    [核心内容]

    一部中国近代史告诉我:制度的引进,从西方引进先进制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倘若我们要研究中国的问题,研究中国的制度,研究中国人的性格,我们最终要研究到中国人对道的领会。只有领会了道和器的区分,又领会到道和器的关系,我们才知道什么叫哲学。

    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命运和欧洲人的文化命运是不一样的,其根源主要在于不同的论道方式。以康德哲学为例,西方人相信这个世界可以区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感性世界,还有一个世界是超感觉的,用康德的话叫本体界或智思界,反正就是noumena。但中国人论道并没有两个世界的划分,中国人寻找普遍真理不在理性中找,也根本没区分感性和理性,而是直接在感性中找,在我们的生命感受中找,从生命情感当中阐发普遍真理。所以道是可以论的,道是可以言说的,但是言说出来后可能是儒家所说的道,也可能是道家所说的道,或者其它西方哲学所说的道。但是它们总是在论道,这一点是共通的。

    论道路径的不一样,导致的结果是命运的不同。这个命运直到今天还影响着当下的中国人。我们没有像从古希腊开始的西方人那样,发现了一个超感觉的世界,发现这个超感觉世界里才有真理,那是理性可以认识到的东西,我们服从它,拿它来规范我们的现实生活。今天的中国人,面对理性所确认的规则,既当它是有这么回事情,但归根到底不认其为真,因为我们不相信这个规则可以超越感觉仍然真实。这种国民性格的差异源自中西方对道领会的方式不同。所以说哲学与一个民族的文化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跟作为民族成员的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联系在一起。

    [经典语录]

    烟民是孤独的,但比烟民更孤独的是哲学。

    [主讲人简介]

    王德峰,复旦大学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复旦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意义、当代艺术哲学等。学术专著和译著有《哲学导论》、《时代的精神状况》、《世界十大思想家》,编选《国性与民德——梁启超文选》等,学术著作有《哲学导论》(被列为“上海市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译著《时代的精神状况》;合著《世界十大思想家》;编选《国性与民德——梁启超文选》等。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曾多次荣获复旦大学英美奖教、MOTOROLA奖教金,上海市育才奖等。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风则江大讲堂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