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集锦
    集锦
    当前位置: 首页>>集锦>>正文

    【第5讲】朱鹤健《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发展》内容精粹

    2013-01-05 网站管理员

    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发展

    朱鹤健

    2005111

    [主讲人简介]

    朱鹤健 教授,博士生导师,原福建师范大学校长,自然资源和土壤地理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热带亚热带地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高校土壤地理研究会理事长,福建师范大学自然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科协副主席,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研究方向为土壤与土地资源。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8项,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核心内容]

    资源和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所有现在发现的环境问题往往是由于资源利用过头或者不充分。“十一五”规划的中心是科学发展观,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福建和浙江同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它的生态环境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城市化引起的耕地数量、质量的下降;第二个就是工业化引起的环境污染。福建省生态省建设中对协调发展量标的研究,设定了四个子系统来构成整个完整的系统。第一个是生态经济,既要考虑到生态成本与环境损害的补偿制度,又要考虑到资源跟环境问题,把产业调整到良性循环方向来发展,从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以提高资源效率、生产效率与经济的总体增长竞争力。第二个是生态资源,特别关注具有保护环境功能的资源的价值比重。第三个是生态环境,包括治理三废、水土流失等灾害问题以及人均环境概念,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现代化手段,不断对时空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第四个就是生态文化,包括人的思想意识、消费方式、科学支撑能力和政策法律等,行政部门要改变分兵把守状况,建立一个有机结合的工作网,成为高效的体系。

    我们要发展循环经济。一个是reduce,作为一个系统,不要都是加的,总有要减的东西,放在生产里面就是要把资源节约下来,这就是减量,所以要reduce;第二个是再利用,要reuse;第三个要再循环,recircle。这三个r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原则。

    循环经济有三个形式,一是产业,无论是工业、农业,都能够循环。第二是循环社区,一个地区搞一个封闭系统,使这个地区中的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循环。第三是要形成生态文化,就是要引入人的作用,形成生态文化,这就包括了生态意识、消费方式、科技力量、政策法规等。

    做好这些,还有三个要害。一个是思想意识,首先应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而言是要实行规划,坚持“政府做指导,市场做主导,企业做主体,公共参与”原则。其次是要建立一个循环经济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包括生态设计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能源利用技术、生态企业关键连接技术。然后就是要有政策保证,如产权联系制度,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奖惩制度,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制度,环保产业化政策等。

    [经典语录]

    要引导生态产业进行良性循环,生态产业又会影响生态环境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又造就良好的生态文化,最终形成一个循环社会。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风则江大讲堂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