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报道
    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报道>>正文

    《绍兴晚报》:阅读这件事其实也和创造性有关

    2013-06-03 网站管理员

      你会不会主动找书读?普通阅读是进入创造性阅读的前提

      阅读,不管是习以为常还是偶尔小酌,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视读书无味者如嚼蜡,好之者则三日不知肉味。作为学生或广大书虫们,你会阅读吗?你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吗?你能透视书本背后的意义吗?阅读也是一门学问,阅读是值得品味、钻研的。那么如何学会开辟书源,知道应该读什么书?怎样得到这些书?如何有计划地读书并养成自主、独立、自由的阅读习惯?

      主讲人:吴福辉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

      在没有学会在实践当中掌握创造性阅读方法之前,首先要养成最普通的阅读技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你普通阅读技术还没掌握,根本谈不上进行创造性阅读。

      我有一个学生问我,“吴老师,我都读博一年了,我都没有想出一个博士论文题目,你给我个题目吧。”我说,“给不了。”我带研究生从来没给过题目。题目要通过你长期阅读作家、作品、研究资料,然后在这当中产生问题。经过你的长期分析,认为哪一个问题重要,然后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作为你的论文题目。这个过程要由你独立完成,当中有吴老师的帮助是一回事,完全由老师告诉你又是另一回事。这中间差别大了,不是差别一点点,这里面隔着一座万里长城呢!

      我们培养研究生,就是要培养你将来独立研究文化问题、文学问题,独立完成学术研究。你自个儿都不能够阅读材料、在脑子里形成问题,你这个独立性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一般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而不是靠老师给提问题。他说“我提不出来啊”,我说“你提不出来,是因为你欠债太多”。你阅读,怎么读来读去读不出问题来,为什么?因为你的阅读量欠债,很多应该读的东西没读,你产生不了问题。不是你不聪明,而是你从小学就欠债了,初中又欠债了,高中又欠债了,一直到现在还在欠债。所以说,阅读的量是很重要的。你阅读量一少,最普通的阅读基础没打下来,你想深入进行创造性阅读就难了。

      首先,要主动找书读。阅读能提高一个人的文明程度。普通阅读能增加书卷气,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读书习惯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非要读,不让他读他也要读。不是等着老师、家长安排你读什么,一开始是安排的,后来慢慢形成习惯了,自己找书读。接着,要有选择地读。比如在大学本科阶段,要把文学史上最主要的经典作品都读过。最后,要达到阅读无禁区。没有书是不能读的,不能说哪些书能读,哪些书不能读。比如鲁迅,他就什么书都读。鲁迅杂文里讲到我们中国人的刑法,这说明他看过古书里面专门讲这些惨绝人寰的对付犯人的办法。鲁迅是一个用野史来纠正正史不足的阅读者,他的很多对历史的看法是通过野史对照正史,从而就能看出毛病来了,就能看出问题来了。

      如果达到了4个条件:普通阅读;阅读习惯有了;基本经典作品大体都读过了;又养成了阅读无禁区,就进入一种比较自由的、独立的阅读阶段。到了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创造性阅读了。

      什么是创造性阅读呢?从定义上来说很简单,创造性阅读就是一种研究性的阅读,或者说是一种为了有所发现而进行的阅读,可能造就你进一步研究的阅读;是能充分调动你的聪明才智并有所发现的阅读;是在专业上能让你有所进取的一种阅读。

      要进行创造性阅读,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追溯性。要么不阅读,一阅读就要刨根问底。比如今天读茅盾的作品。对于茅盾的作品要达到追溯性,读的时候要注意三方面:第一,要研究作品本身的来龙去脉;第二,研究作家生平的来龙去脉;第三,考查别人研究茅盾的来龙去脉。三个“来龙去脉”可以就一个个把它们研究清楚,这就是追溯性原则。二是比较性。你要从一部作品中找到印象最深刻的,找到有矛盾的,找到你认为是空白的,要找出问题来。问题有各种性质。要让你的阅读能够找出这部作品的问题、缝隙。能找到缝隙的阅读很重要,缝隙往往能让你进一步深入进去。

      这个阅读过程中,很可能一开始会受到阻碍。遇到阻碍的时候,你要想到我的阅读量可能不够。因此,阅读的“盘子”一定要开得稍微大一点。我们栽一棵树,移栽这棵树需要挖一个坑,这个坑总要比树根大一点吧。为了节省起见,坑的上面大点,下面小点,这是可以的,但也不能太小了。创造性阅读要把“盘子”开得稍微大一点,比较适当。如果你没有时间研究很多作家和问题,咱们就认死理,盯住一个作家。

      创造性阅读还要求深入,如果你的领域不能开得再大了,可以开得深一点。比如你喜欢郁达夫的作品,就研究郁达夫。如果要从郁达夫身上找一个题目来做,那就需要把郁达夫的作品全部读完。郁达夫的作品好比是棵树,你把这棵树从上到下都读完。我们中国现代作家起码有800个左右,如果你要全部都琢磨是琢磨不透的,因为你原来已经欠账了。所以我就对我的研究生说,你怎么去阅读?你就研究一个作家。比如你就研究司徒,司徒的作品现在出了全集了,共三大本。你花3个月的时间把三大本好好读一遍,要读就读透。你研究一个问题,把它研究透了,就取得了一个优势。在材料方面,即便是论文答辩的委员他也不一定比你强。所以你把一个作家的作品读透了,在资料方面你就有了优势。别的专家可能是这个懂,那个也懂,但是对郁达夫的作品就不一定精通了。就像打仗一样,全局上你可能阅读量不行,但你在局部上占优势。你不止要读完了你们学校图书馆所有郁达夫的书,还要适当地找线索,去读点杂志、报纸,看看郁达夫当时在浙江的哪些报纸上发表过作品。

      所以说,阅读就是要进入一个状态,要把一个作家化全体为局部。如果在整体上你觉得你不能达到以前人的阅读数量了,那么你就在局部上把他超越。你找一个作家,找一个题目,在这个作家和题目上,你在阅读上把他的作品研究透,读到专家也不一定读得那么透的程度,是完全可以的。这样,你就化原来的劣势为优势了。最后,你的知识就会像网一样,一环扣一环,无限往前发展。当你进入像网一样的阅读状态的时候,你就进入了创造性阅读阶段。

      创造性阅读的快乐在哪里?这是为有所发现而进行的阅读

      怎样让孩子爱上读书?养成读书习惯最重要

      今天我们讲一讲书卷气。我告诉各位,你们将来都是要做父母的,要注意怎么培养小孩的读书习惯。怎么读,读什么都是次要的。不是说一点都不重要,但是比较起来,要养成读书习惯这个更重要。

      怎么养成小孩的读书习惯呢?第一,父母要看书。从来没看到过父母不读书,小孩吃饭都要看书的。有没有?极个别,太少了。教授的家里面,没有几个小孩不读书的,这都是因为受到了影响。所以,父母要读书;第二,家里要有几本书。没见过一个家里一本书都没有,还叫着一天到晚要读书。小孩会受环境影响;第三,师长指点。有这么三条,你的小孩一定能养成读书的习惯。在小学阶段,如果把读书习惯养成了,下面就好办了,你不让他读书都不行。我的儿子就是这样。家里有书,大人读书,并在大人的指点之下,小孩就会养成读书的习惯。

      我们当时没书读,只能看看小人书。大家知道,在旧时书堂里面,其实小人书不得了啊。我的小孩是在“文革”的时候读小学的,他看的小人书都是教育你怎么做人的,全都是雷锋、王杰、邱少云、罗盛教等很多英雄人物。我的儿子就去买了一些小人书,靠这些小人书养成了他最好的一个习惯,就是读书习惯。你不让他读不行,他非要读。大家以后都要做父母,我就在这里顺便讲一下,养成自己小孩的读书习惯很重要。

      文学书怎么读?从兴趣入手,不要形成刻板的阅读公式

      讲堂

      绍兴

      一部文学作品怎么去读它?你刚刚讲的读法是可以的。我们读一部作品千万不要像我们中学学语文那样,先学习几个词汇,然后分段落大意、归纳主题,最后分析写作方法。如果老这样来看一部作品的话,不把人看烦才怪。你们在中学可能都学烦了,觉得怎么学语文老是用这一套方法。

      其实学语文应该是即兴的,你对哪个有兴趣就可以从哪里入手。如果你读的那本作品的人物把你吸引住了,你就好好去读人物故事。哪部作品的情感的前后起伏和曲折吸引你了,那你就寻找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如果哪部作品的叙述很巧妙,你就去学它的叙述方法。

      日本电影《罗生门》在学问界很有名。我最早看《罗生门》的时候,觉得这部电影除了黑白片拍得好以外,它的叙述方法也很重要。《罗生门》里的故事是用三种叙述人去叙述它的,把同样的故事重复三遍,这在小说里面就是三种叙述角度。三种叙述人来讲同一个故事,同一个故事被讲出三个样来,这里面就有了哲理。哲理是什么?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大家在看,你这么看,他那么看,天下从此多事矣。为什么天下多事?因为大家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不一样。我讲的“一代不如一代”是对的,“一代比一代”强也是对的。人生就是这样,对同样的事就看你怎么去看它,怎么去分析它。

      我们现在提倡梦想,人要有理想,是我们这一代的人最愿意听的。我们这一代人长大了,就觉得生活要有理想,我们要为国家要出力。可是后来我们知道,后现代主义哲学讲的正好相反,它讲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大家可能觉得后现代主义哲学可能是反动的,但事实上它不反动,因为它阐述的“人生无意义”这个命题也能够成立。

      比如在星际当中突然爆炸出一个地球来,这个地球慢慢地适合生命生存,于是产生生命,最后产生人。为什么说人类的末日到来了的说法有人信?其中有两种人会信,一种人是大部分人,他们完全是盲目地相信人类的末日要到来了;还有一种人是真信。全世界一万个人里面肯定有一个人是真信的,为什么会真信?因为既然你说星球是爆炸出来的,说不定哪一天一个星球撞我们的星球一下,我们的星球不是没了吗?这不就是人类末日吗?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一下子被摧毁了,另外星球的生命又出来了。你不能说你死了,天下就没了。这样的说法也成立,也可以促进你思考。所以这就是我说的你怎么去看待这些问题了。我觉得文学作品的读法不要刻板、一成不变,应该从多种的角度去读,应该没有一定的公式。鲁迅是怎么看书的?当鲁迅拿着一本新书的时候,都是从后往前翻,先看后记,鲁迅这么看书有他的道理。所以我们不要形成固定的、刻板的公式去看作品。

      另外,有些书翻翻就行了,有些书就要精读。精读是什么意思?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读一遍不行读两遍。你说你如果读庄子、老子,能读一遍就全领会了吗?精读也就是反复读,读多遍。同时还要读注释,读前人的研究资料,读别人怎么来谈这本书的,然后再回来读那本书,最后自己再思考那本书。古人还有要求,就是读得能背下来。现在我们很难做到这点了,因为我们的长篇小说没法背。最后你要学会精读和略读的互相配合,这也很重要。

      (记者 徐霞鸿 根据讲座现场录音资料撰文整理)

      (以上内容来自吴福辉研究员于2013年4月2日在绍兴文理学院“风则江大讲堂”所作的主题演讲,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文有删节)

    以上内容来自:《绍兴晚报》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风则江大讲堂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