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集锦
    集锦
    当前位置: 首页>>集锦>>正文

    【第356讲】修海林《美育古今宏微论——以‘人’与‘艺’的历史选择为主线》内容精粹

    2025-05-08 

    美育古今宏微论——以‘人’与‘艺’的历史选择为主线

    修海林

    2024年3月27日

      [主讲人简介]

      修海林,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有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中国音乐史教学团队带头人,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中国音乐学院建院50周年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曾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史学研究中心主任。

      [核心内容]

      论及”美育”,就应该知道美育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课题,而且与艺术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甚至是跟整个社会的发展相伴的一个课题。课题内容从古至今,范围非常广,所以应该对这个问题做一个宏观的、微观的理论思考。

      一、以“人”与“艺”的历史选择为主线

      艺术教育跟美育的发展是相互缠绕的两条线,可称之为以人与艺为体系的一种美育跟艺术教育。但只有在人体系的这样一个艺术教育空间里,才真正称得上是美育。另外一条线就是艺体系,它是以一种艺术技能为主要着眼点的一种发展的趋势。但这两个方面不是绝对对立的,人体系中间也包括了艺的存在。从性质上讲,美育跟人体系的艺术教育是不同的。中国不像西方人一样讲宗教,中国人讲得宗教是佛教、道教,它跟教育没有直接的关系,它解决的是生死轮回这样的观念上的东西。所以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我们只能从美育这一领域中让人的性情得到陶冶,让人具有一种艺术能力。

      二、美育在中国历史中的渊源与发展

      美育的传统作为人的一种品质和艺术修养的培育,可能在原始社会就有。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化的美育教育体系,我们就想到了孔子讲的六义以及周公建立的礼乐教育。这套礼乐教育的体系里面就包含了美育,它的教育以人的培养为宗旨和目的,属于个人的教育。我们这里讲美育首先要从蔡元培先生说起,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讲,“一切精神界、科学均以伦理为范围”,“美育亦范围以伦理”。儒家文化的哲学基础和内核其实就是伦理学,在今天它可以改造人类的生活方式、精神和物质生活方式,但是有一个无法改变,就是在伦理学范畴上的修养和人性。蔡元培讲的美育范围与伦理学,实际上是美育跟人的成长、跟学生的成长都联系在一起了。

      三、智育与美育是德育之两翼

      中国文化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教育是立国之本。而艺术教育、美育又在其中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我们讲礼乐教育是立国之本,而教育以育人为中心,但是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间,它经历了社会的转型和变革。我们知道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人的权欲和贪欲成为了历史进程的障碍,现在历史是进步了,但同时我们的艺术教育也开始向艺体系的层面上转型。礼乐知识系统的传播很大一部分跟艺术修养、语言、音乐教育的成果和领导有关。我们讲的礼乐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的,具有美育性质,而且他的目的是培养国家的栋梁人才,为国家培养接班人。

      四、学艺是为了“涵养心灵”

      美育的第一艺术教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在国家每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都会重新提到美育。这个就是我们中国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中间最具价值的内涵。作为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或者作为艺术教育者,美育工作者,不应该把它看成一个简单的技能进行传授和学习,也不应该把它看作一个简单的考试、甄别、加分,这就不是美育了。你必须跟人的培养结合在一起,才能称得上美育,美育其实跟德、智、体都是密切相关的。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风则江大讲堂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