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葛建雄
2024年9月10日
[主讲人简介]
葛建雄,国内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教育部市科委委员、中央文史馆研究院、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曾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学校图书馆馆长。2024年3月起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图书馆馆长。致力于研究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文化史、环境史,著有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发展史统一,以分辨中国历史的启示,中史学名著2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多次在哈佛大学、剑桥大学跟国际知名的学府进行学术交流。
[核心内容]
中国的来历、民生变化还有中华民族华夏文明是怎么形成主体之后扩大到中华民族的大迁徙,以及中华文明是如何从发源地发展到国外的,而这些就是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就是中国中华民族的共同家园。
一、“中国”名称的由来
“中国”名称来源是国家一级文物的青铜器,考古学家把它命名为何尊。而这个铭文上面就出现了“中国”这两个字。这是目前为止,所发现年代最早的中国两个字的实物。“中”“国”两个字是什么意思,这个“中”是他们为了召集自己的民众和部队集合,专门做的一面很大的旗帜,挥舞时就像“中”。“中”就产生了中心、中压,中间,是最重要、最关键的意思。“国”就是一个由城墙包围起来的,有人守卫的一个居民点,一个城。在所有万国中间,只有中心的、重要的、关键的国叫中国;到了战国的时候,诸侯国把自己的首都,甚至把自己整个统治区都叫中国;秦始皇统一以后,中国这个概念就扩大到整个统治区;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中国才成为我国的政治名称。
二、中华民族的来历和演变
我国古代主要的民族称之为华夏。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和夏朝的人口延续有很大关系,由于“夏”已经是一个比部落联盟更大的群体,所以这样的又叫做诸夏。“华”其实就是“花”,用来赞扬夏人的服饰、举止很美,这就是华夏名称的由来。为什么后来又出现了“中华”这个名称呢?“中华”的意思就是中原的华夏。各民族内迁,一大批原来非华夏的人以华夏自称了,中原的华夏觉得他们才是真正的华夏,为了区别这些原来其他民族转化成的华夏民族,这样就产生了“中华”的名称。为什么华夏始终是我们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那是因为匈奴、鲜卑、契丹等民族内迁,原来非华夏的民族都已经融合到华夏民族中。到了上世纪50年代,我们用新的民族的理论来进行民族识别,确认56个民族,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
三、中华文明的发展
文明出现的标志是生产力提高,特别是出现阶级分化。文明的曙光出现在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等这些地方,但是很多发展并没有延续下来,比如良渚文化。中原地区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主要还是由当时的地理条件所决定的。同时,中华文明一个优势,就是广泛吸收外来的文明。我们引进外来文化以后,形成的崭新面貌,成为我们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个部分。关于我们文字记载历史到底有多长?也一直存在着争议。我们最早的文字是3800年前的甲骨文,这个结论在一方面肯定了中华文明5000年的存在。
四、中华文明成为主体并迁移
为什么黄河流域能一直成为中华文明的主体且成为核心后再扩散到各地?那是因为早期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和黄土冲击的平原土壤疏松的优势,第二个优势,黄土高原和黄土冲击的平原,缺少原始森林和茂密的植被,第三个条件,当时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比现在要高2摄氏度,所以这样的条件下,中原地区成为核心。但之后黄河流域慢慢衰老,而长江流域有着丰富人力资源,又有各类人才和相对先进的文化,长江流就发展起来了。到了近代,长江始终是一条通航的黄金水道,沿江、沿海城市不断发展。长江、黄河在不同的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成为我们中华文明两个主要的治国的基础。